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王冠廷報導】針灸治療流傳至今已數千年,其原理為藉由針刺工具刺激經絡氣血,來達到陰陽調和、補虛瀉實之效。
針灸工具多樣 雷射應用新利器
安南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千甄提及,從古至今衍生出許多針灸的方法與工具,如電針、火針、浮針、小針刀等針具及針刺輔助治療;目前最新穎的療法當屬「雷射」。2018年,在第 12 屆國際世界光生物調節療法協會(World Association for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, WALT)大會上,就雷射針灸的定義達成了共識:「以光子刺激穴位和區域,以啟動與針灸和相關療法類似的治療效果,同時具有光生物調節(PBM)的益處。」
雷射針灸適應症廣泛 6種病況皆有助改善
黃千甄部主任進一步解釋,雷射針灸能量設定以單位面積的焦耳數論定,並依據Arndt-Schulz規則,劑量窗口在「0.1至10焦耳/每平方公分」能誘發光化學反應。此外,雷射針灸的適應症多樣,對於下列症狀皆有正面效果:
一、激痛點:對激痛點進行刺激,可緩解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疼痛強度;
二、肌肉骨骼疾患:有降低疼痛、促進功能恢復的療效;
三、小兒術後噁心、嘔吐:可藉由刺激內關穴減緩其症狀;
四、慢性緊張性頭痛:在風池、陽白、合谷、列缺穴等,維持每週治療三次頻率,可降低疼痛強度、疼痛持續時間和次數;
五、慢性失眠:近兩年臨床試驗指出,一週兩次雷射針灸,維持五週有助於降低焦慮、減少睡著驚醒次數,進而提高睡眠品質;
六、過敏性鼻炎:適用害怕疼痛的小兒,選擇相對穴位施以一週兩次、持續六週的治療,具有改善過敏性症狀及降低發炎的療效。
此外,黃千甄部主任補充,雷射運用在神經學治療上,對於顏面神經麻痺、小兒腦麻、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狀,都有臨床試驗與報導彰顯其療效。
非人人適合 治療前應與醫生充分溝通
黃千甄部主任表示,多數患者接受雷射針灸治療後無不適反應,僅有輕觸的感覺,非常少數患者才會出現刺痛、疲累、疼痛加劇等副作用,但反應都很輕微,且會在24小時內自行緩解。
然而,畢竟是以雷射作為治療媒介,黃千甄部主任強調,仍須注意勿直射眼睛,避免眼睛損傷;因此,治療期間患者不宜直視、探頭,必要時須配戴護目鏡。另外,因雷射不宜照射腹內胎兒,她亦不建議孕婦接受此項治療,至於心臟病或癌症患者,則留意避開心臟、癌細胞區域,方可接受治療。
【延伸閱讀】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 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readnews.php?id=59674
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!
更多健康資訊:健康醫療網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